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动态

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顺利开展第一届万国鼎青年工作坊学术沙龙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19-03-11 浏览次数:

201939日下午14:30,受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邀请,南京理工大学讲师李恒俊、南京师范大学讲师邵俊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讲师涂丹、南京工业大学讲师刘亮莅临我院,在我院讲师李昕升、吴昊的召集与主持下,于逸夫楼6041教室为全院师生作题为“历史上的农业、食物与环境”的学术报告。我院科技史、社会学、民俗学、专门史等专业的师生参与了活动,全场座无虚席。

首先,本次学术沙龙的召集人、南京农业大学讲师李昕升介绍了本次活动的概况。李老师指出本次万国鼎青年工作坊遵循“不年轻的不邀请、不优秀的不邀请、不与农业相关的不邀请”的“三不”原则,旨在为青年学者搭建一个学术探讨的平台。此外,李老师表示以往的农业研究重视农业技术,然而农业是食物的载体、食物是农业的结果,两者都与环境有关,因此对农业、食物与环境三者关系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随后,李恒俊、邵俊敏、涂丹、刘亮、李昕升、吴昊等六位讲师分别为大家作学术报告。

南京理工大学讲师李恒俊向我们介绍了结核病的病程。他指出结核病是一种城市疾病,结核病的产生是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在世界的患病现象十分普遍。在历史上,防治结核病的方法种类多样,其中药物、食物和民俗治疗三种方式非常普遍。南京师范大学讲师邵俊敏从工农业剪刀差的存在性、江苏工农业剪刀差的计量分析、对江苏工农业剪刀差的认识、对当前历史研究的几点思考四个方面,深入阐述并分析了在“一五”期末江苏省工农业剪刀差问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讲师涂丹作了题为“东南亚胡椒与明代社会经济”的报告,她从作物史的角度切入,将作物纳入到具体的历史时空脉络中,探讨东南亚胡椒怎样进入中国,如何介入中国的经济体系,以及被赋予哪些新的内涵,并以此追寻以胡椒为代表的作物所承载的海洋文明对陆地渗透与影响的痕迹。南京工业大学讲师刘亮分别从治理缘起、规划与实施、治理困境等方面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秦淮河水环境的治理研究进行了报告。南京农业大学讲师李昕升对程杰先生所作《我国南瓜传入与早期分布考》一文予以回应并深化了自己的学术观点。李老师强调选择文献时应小心求证,处理文献时不要把推论作为结论再推论。南京农业大学讲师吴昊为我们作了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水稻种植分布问题的报告,重点介绍了这一时期我国北方稻种植的特点、稻米的主要食用形态、稻米在北方的地位等内容。

最后,主持人吴昊对本次活动做了简短的总结。本次学术沙龙精彩纷呈,六位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丰富又有趣的农业、食物与环境的知识,开阔了在场同学的视野,使同学们受益匪浅。至此,第一届万国鼎青年工作坊学术沙龙活动完美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