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动态

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一行十余人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2018年度学术年会”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18-10-31 浏览次数:

  2018年10月27日-10月28日,“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2018年度学术年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和清华大学科学史系联合举办,来自中国、希腊、日本等科学技术史领域的5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我院由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王思明教授率领下,李群教授、丁晓蕾教授、胡燕教授、夏如兵副教授、何红中副教授、李昕升博士、吴昊博士、龚珍博士等近二十人的教师与学生组成的团队出席会议。

  本次学术年会,王思明院长做了《中国食物的历史变迁与动因分析》的大会主题报告。报告提出了“为什么我们的先人会从采集渔猎向农耕畜牧转变”、“为什么小米从主粮变成了杂粮”、“为什么大豆又由主食变成副食”三个问题,并由此展开叙述了万余年以来中国食物的历史变迁,进一步指出寻求充足而稳定的食物来源是人们的第一要务。演讲中,王院长提出了与农耕与畜牧有关的“第一次绿色革命”的概念,认为万余年前农业的兴起是一场人类食物史上的绿色革命。之后,还分别从稻米是如何促使南方在国家经济和政治格局中起到重要作用、南北农业的差异性、环境和有机农业传统结合等几个部分来论证中国食物是由南方农业与北方农业、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农业、中国与国外农业文化三个多元交汇的文化体系。该报告引起与会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与高度重视。

        本次学术年会共分农学史、天文学史、医学史、数学史、物理学史、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科技人物研究、科技史教学、西方科技史、气象科技史、金属史、地学史、建筑史、力学史、科技与社会经济史等15个分会场。我院老师与学生分别参加了农学史与科技人物研究分会场进行学术交流。会中,李群教授、夏如兵副教授从科技史人物与科技史群体的角度分别做了《巾帼女杰、世之圭表:记我国著名动物病理学家陈万芳教授》《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农学家群体的初步研究》;丁晓蕾教授则以太湖流域蔬菜为例做了《太湖流域蔬菜饮食史考略》,将蔬菜农业技术与饮食相结合进行了探讨;胡燕教授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为视角,论证了农耕民俗中的误读与认知;何红中副教授以西域考古出土的小麦为研究视角,详细考证了汉唐时期小麦在西域的种植与拓展;李昕升博士则是总结了自身中国南瓜史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学术新思考;吴昊博士则从《齐民要术》的一段记载出发,并结合出土实物和壁画来讨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箸的规制与使用情况;龚珍博士则是从将园林美学与农业尽管结合下来,探讨了魏晋隋唐时期文人园林的农业开发属性。另外,周红冰、蒋静、盛超、段彦等同学亦从各自研究领域做了大会发言。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是由科技史工作者自愿组织起来的依法登记的全国性、学术性群众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团体会员。成立于1980年10月。其会员主要来自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者以及在读的研究生等。下设物理学史、化学史、天文学史、地学史、生物学史、农学史、医学史、技术史、金属史、机械史、建筑史、综合、地方科技史志、少数民族科技史等14个专业委员会和传统工艺研究分会。学术年会制度于2017年正式建立,每年召开一次。2018学术年会于10月27日上午开幕,28日下午闭幕,持续两天,是中国科学技术史领域最大规模的一次年会。